跳到主要內容區

校史沿革

一、蓽路藍縷創校難       

  九十多年前,日本佔台時期,學校很少。竹東地區只有樹杞林公學校(現在的竹東國民小學)、九芎林公學校(現芎林國民小學)、北埔公學校(現北埔國民小學)、月眉公學校(現峨眉國民小學)一共四所學校而已,一個學校學區遼闊,求學不易。本地子弟除了對教育熱心者延請老師在家授課外,若要讀書就必須長途跋涉山河阻隔之途,歷經千辛萬苦,才能到學校求學。 當時橫山區(鄉)區長溫士銓先生,他兼任樹杞林公學校學務委員,深知教育的重要性,所以常向上級陳情,希望在此地設校普及地方教育。因著他的熱忱,終於得到上級允諾,准予設校,但當時爭取經費的人太少,建校經費不夠,地方必須負擔部分經費。負擔額由各村分攤,就有人反對,並且煽動村人抵制納費,設校之舉中途流產,士銓先生雖感痛苦,但也只能暫時放棄。以後先生遇有機會,就勸導地方人士,使眾人了解設校之必要性,乃漸漸喚醒大家,形成共識。 其後溫安禎先生(溫士銓先生之公子)擔任橫山庄長(鄉長)時,決心繼承父親未完成的心願。在父子二人的努力之下,終於得到上級允許,又得到庄民一致贊成。隨即招募學生四十多名,在民國六年(日本大正六年)三月卅一日,為樹杞林公學校沙坑分教場開學。因尚無校舍,溫庄長主動出借自己房舍供上課之用。「沙坑分教場」終於呱呱誕生了!

二、日據時期規模初俱

一年後,覓得現今校地,搭了兩間茅屋做為代用教室。有主任老師三人,他們的芳名是龜井和、劉崧生和北村一郎三位先生。當時校舍簡陋,設備不足,教育工作仍然艱辛。 民國十年四月廿四日,蒙上級批准,獨立為沙坑公學校。第一任校長是澤崎伊太郎先生。民國十二年三月卅一日,第一屆學生畢業,有畢業生三十五名(根據今年剛慶祝100歲華誕的第一屆校友戴洪華老先生憶述,他入學時有學生86名,畢業時只剩36人)。因學須區仍廣,大肚方面人士仍感路途遙遠,上學不便,所以在民國二十四年三月卅一日設立大肚分教場,並於三十年三月卅一日獨立。這一年沙坑公學校也改為沙坑國民學校。 從創校到光復,十幾年的歲月,歷經十任校長。其中只有第五任校長陳德生先生是台籍,其餘九位都是日籍。當時因校長老師絕大多數是日本人,所以任教的時間都不長,很少超過兩年的,而受到重男輕女觀念影響,女生能讀書的也很少。 到光復前,全校學生已有三、四百人,規模初俱,但校舍建築、設備仍然非常簡陋。只有六間教室和一間辦公室,沒有專科教室。日據時代,校長也要擔任導師和教學工作,跟現在完全不同。根據戴榮榜老師的回憶,抗戰時期他曾帶過一班學生人數達九十人的班級,真是難以想像!當時的課程有一科叫農業課,每星期有三個下午排這門課,老師實際帶學生到租來的農田、茶園上課、工作。本校在第九任校長中島正光時期(民國二十九、三十年),就曾辦過全郡的教學觀摩會呢!

三、青黃不接光復時

台灣光復,原就在本校服務的陳瑞亭先生,就任光復後第一任校長,但因他仍堅持說日語,造成與村人直接衝突,不久即離職。光復後第二任校長是陳勝增先生。當時交通不便,陳校長每天從竹東走路來上班,而且老師未到,他已先來。他本身是師範畢業,在學校皆以身作則,並經常指導老師,讓學校在很困難的情況下,仍有正常的學習。 剛光復時,因日籍老師離去,師資極度匱乏,所以也出現了一些特別的現象:如校長親自擔任導師;老師用三種語言(日語、客語、北京話)教學;小學畢業就留在學校當教員;現學現賣,參加研習訓練,回學校就教給學生。

民國三十八年,溫安谷先生就任光復後第三任校長。他摒棄日據以來的打罵教育,鼓勵老師以愛的教育管教學生,形成良好的校風,並且影響整個社區。溫校長還加入老師的網球隊,公餘練球,不但鍛鍊身體,還到鄰近學校友誼賽,以球會友。溫校長任職長達九年,認真敬業,為沙坑國小的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。

因著經濟未發達,學校各項設備器材都很缺乏,直到四十九年學校才購買一台電唱機,裝設正規電線,並有了單槓和蹺蹺板。

四、校譽鼎盛輝煌期

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,到了民國五十年代,學校規模不斷擴充,學生數已達十六班,七百多人。 此一時期,是本校學生人數最多的時期。在民國四、五十年代,為了升學需要就有了補習。不過當時的補習卻不是惡補,幾乎都不收補習費,純粹義務輔導,和現在坊間的補習比較,有天壤之別,當時本校的升學率也相當好。 此一時期學校的另一個特色是教師大多是本校畢業的本地人,所以教師的流動較小。

五十九年吳隆德校長接任後,即致力於向上級爭取經費,建設不斷,六十四年九月開始辦理營養午餐,當時全縣開辦營養午餐業務的學校,還不到十所呢!六十八年一月,新建中正堂落成,為學校建設立了一個里程碑。當時學校積極辦理各項活動,參加各種競賽,迭有佳績,獲獎無數。在本校輝煌的時代,其中一頁是屬於網球運動的。四、五十年代,老師打網球風氣很盛,下班後就留下來打球。後來溫正明、黃錦其二位老師義務指導學生,辛苦練習獲得報償,在省賽、區賽都得到優異成績,抱回獎杯無數。這些榮譽,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呢!

五、全力打造特色學校

本校學區在四十∼六十年代,最重要的產業:一是福興村馬福的採煤業,二是沙坑地區丘陵地盛產的茶葉,二者皆盛極一時,也吸引大量勞力。到七十年代,隨著煤礦枯竭,茶葉價格低落,產業衰退,青壯人口大量外移,學生人數亦逐年減少。 這一段期間,最重要的是完成教室大樓的工程。本工程從七十四年莊堂宏校長任內開始規劃,籌措經費,待經費有了著落,又因土地問題,處理耗費時日,之後教室大樓的座向,學校同仁、社區人士也有二種不同主張,雙方相持不下,最後是投票決定。從倡議、籌措經費、規劃到開工,經過七年漫長的光陰,到了民國八十年才動工興建,八十一年這棟本校最重要的建築終於完工,總共經歷了四任校長,真是不容易啊!而為教室大樓盡最多心力,花最多時間的,當屬彼時的總務主任張麟光先生,可惜大樓尚未開工,他已功成退休了。

八十二年林賢峰校長上任後,即戮力於學校各項規劃與建設。教室大樓完工後,即整建運動場,修建廁所、花壇、圍牆等,使校園產生新風貌。 八十六年二月彭學鋒校長接掌校務,學校各項建設的腳步更不停歇,八十九年黃玉琴校長上任後在硬體方面:重新鋪設綜合球場、改善禮堂危險駁坎、加強校園綠化美化,各種設備器材也愈臻完備,教學方面呈現更豐富多元、活潑生動的樣貌。九十七年彭煥章校長上任期間推廣校本特色課程,成立「沙很大樂團」,成為沙坑國小特色的師生樂團,任內並完成禮堂耐震補強工程,使得沙坑國小擁有安全舒適、設備完善的室內壓克力球場。

一百零一年起由王賢校長就任沙坑國小校長,依據學校願景,全力打造包含延續傳統的「客家花鼓隊」、「莎莎師生樂團」,重視環境教育的「沙坑野菜園」、「生態學習步道」,重視健康促進的「沙坑桌球隊」,推廣食農教育的「香草廚房」,以及推廣閱讀學習的「莎莎閱讀」等校本特色課程,並完成餐廳地板改善、校園安全防闖防盜、全校校樹修剪等工程,使沙坑國小內外兼具,成為一所名符其實的優質學校。

六、人才輩出服務社會

近百年來,沙坑國小培育了數千個學生,在社會各個角落默默的付出,其中也不乏非常頂尖優秀的人才。如住在芎林鄉華龍村的鄒滌之、鄒清之昆仲,兩人都曾擔任新竹縣長;溫士詮、溫安禎父子,先後擔任橫山鄉鄉長;前中視副總經理林章松先生;在教育界作育英才的台北縣徐匯高中的校長戴榮佳先生、台北市福林國小龍玉琴校長、本縣竹東國小張良鎊校長、新豐國小古富楨校長等;前世界銀行財經專家溫英幹先生;美國洛杉磯著名內兒科醫師林彰彩先生;音樂教育家戴松雄先生;溫正文、溫正明、溫正毅昆仲,以及現任橫山鄉鄉長溫文結先生等,在各行各業貢獻心力,服務人群。沙坑國小擁有輝煌的歷史與踏實勤奮的客家傳統,我們務實地經營學校,打造優質學習樂園,期待未來沙坑培養的優質國民,揚才展能、發光發熱,為沙坑國小寫下更為人樂道的歷史新頁!